首頁 計劃簡介 研究團隊 人因與設計 人因與醫療 人因與管理 人因之交流 執行計畫進度 成果展示 相關研究網站

歡迎觀臨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人因工程應用網之人因與醫療

    我國自民國79年起,經全國科技會議決議便將「醫學工程」明列為國內八大重點科技之一。近年來,國內經濟發展快速,國人生活富裕且壽命不斷延長,再加上小家庭結構,出生率下降,台灣地區自民國82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,在人口逐年老化及政府實施全民健保之際,醫療保健品質的提升已成為大家所關切的課題,然而醫療作業除了仰賴醫師專業的技術外,診斷治療設備及醫學工程科技的配合運用也是提高醫療品質的關鍵。根據統計,我國醫療器90%仰賴國外產品進品,進口總值每年達100億元以上,全民健保實施後,預計市場年成長率將達15%,有鑑於此,政府已明訂「醫療保健產業」為我國十大新興產業之一。因此,如何能整合生物醫學與工程設計,大力發展本土化醫療相關產品研究、開發各項醫療設備及生活輔具,滿足國人醫療品質的要求,將是一項刻不容緩的努力方向。長庚大學與長庚醫院近年來針對此目標,致力於醫療相關器材及設施之研發與改善,有電動病床、病人導向的急診設施設計及復健相關器材等成果。此一以醫院為背景,來主導醫療產品設計成為國內產品設計中的特色。

     在設計過程中的每個階段,設計師都必需有足夠的資料進行各項的構思、評估與決策,而在設計過程當中,設計師必需有相當足夠的資料決定各項的人體尺寸與技術規格,使產品可以真正符合使用者操作使用,以及生產製造的需求。因此在設計過程當中並非只需要有適當的程序與方法,同時必需有良好的輔助支援系統,提供各項相關資料,使設計師可以完成該設計。在現今的設計環境中,設計師所要考慮的因素不再只是單純的生產技術與市場因素,同時必需考慮使用者的各項個人與環境因素,亦即在設計過程中,設計師所考慮的問題,包含了使用者、產品本身與環境等問題,此架構可以一「人-機-環」系統來加以說明。使用者、產品與環境之間,在產品使用過程中,會產生各種的互動關係,這些關係即為設計過程中所必需考慮的因素。例如「人」的部份需考慮基本的生理與心理需求與限制、生活型態等;「機」的部分需考慮功能的規格與各項的技術能力與限制;「環境」的部份需考量法規、氣候、文化與宗教等因素。為了讓設計師在設計醫療產品時,能有足夠的參考資料可以使用,本研究擬依此 「人-機-環」的系統架構,建立一套完整的設計資料庫,提供醫療產品、人因工程及環境資料,以輔助醫療產品人因設計之進行。  

       本分項研究計畫分成三個階段(年)進行,第一個階段將對醫療產品設計資料庫之架構進行研究,同時規劃醫療產品設計實驗室。第二個階段將針對醫療產品,依所規畫之設計資料庫架構,蒐集相關資料建檔輸入,以完成資料庫之雛型,同時將針對資料庫的使用界面,進行設計;建立一套適合設計教育的網路教學模式。第三個階段透過實證研究方法,建立一網路設計教學環境,提供實際使用,並加以評估,以驗證此模式的可行性,並修正其架構,並完成實驗室配置,以輔助教學,此外,也將透過實驗教學與醫療產品公司、設計單位的實際合作,對該資料庫進行實證研究,以確定資料庫的實用性與適用性;最後對資料庫與網路教學使用者進行使用的滿意度調查,針對不同教學方法所設計出來的醫療產品進行評估,以確定資料庫與網路教學的實用性與適用性。